最近的两项研究强调了体力活动量和强度对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及延长寿命的重要性。
第一项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中超过24,000名中老年非运动者的数据,探讨了日常非刻意活动(即非结构化日常活动,如非正式锻炼的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病和死亡率的影响。通过加速度计数据,研究人员将日常非刻意活动分为高强度、中等强度和低强度。经过近8年的追踪,较高的日常非刻意活动水平(尤其是高和中等强度活动)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主要发现:
- 高强度活动效果最显著:每天仅需4.6分钟,即可降低38%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 强度至关重要:1分钟的高强度活动带来的心血管益处,相当于约3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或35–49分钟的低强度活动。
- 低强度活动效果较温和:仅在每日活动量>130分钟时,才观察到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统计学显著降低。
这些结果提示,即使是短时间的高强度或中等强度日常活动,也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健康,尤其适合无法进行规律锻炼的人群。
第二项研究覆盖了26,000多名与医疗保险记录关联的成年人,分析了不同运动量对冠心病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发现:
- 中等运动量(500–2499 MET-分钟/周)与最低的心梗风险相关。
- 高强度运动(≥3000 MET-分钟/周)虽未进一步降低冠心病风险,但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 冠脉钙化(亚临床冠心病的标志)会增加所有运动量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包括高活动量群体。这意味,即使体能良好,也无法完全抵消高冠脉钙化带来的风险。
要点:中等强度运动可能是预防冠心病的最佳选择,而高强度运动虽可延长寿命,但若存在冠脉钙化,未必会降低临床冠心病风险。
两项研究均支持,多数日子进行中等强度活动对心血管健康和长寿很有益。运动强度和坚持性比结构化锻炼更重要,即使是少量的高强度日常活动也有显著健康效益。来源:美国心脏协会期刊